第十四章 他所选择的路(2 / 3)

阿西·劳突投结合,更兼有惊人的三分准头,是个十分难缠的对手。

但是,他没有绝对速度,也欠缺强行解决问题的爆发力,擅长运用挡拆,可负责挡拆的内线却不擅长投篮,这使得徐凌不用担心他会在挡拆后把球分向外弹的内线球员。

徐凌开始将重心压得更低,给予的对抗更加充分,同时活用臂展进行强烈的干扰。

阿西·劳开始感到混乱。

NCAA各个位置的球员很少会像NBA那样力求每个位置都拉满天赋,高矮胖瘦慢,每一款都有破绽可打,而那些具备NBA天赋的幼苗要么不防守,要么不知道怎么防守,即使拥有远高于劳的上限,也奈何他不得。

在劳看来,徐凌也是这样的,最多与自己互爆,但打到最后还是会被自己击败。

于是在连续对位徐凌打进数球后,面对突如其来的NBA等级的防守压力,劳失去了那种掌控全局的从容。

开场以来第一次,他因为承受不住防守强度而被迫传球。

这个传球质量极其糟糕,被马丁·芝诺抢断。

运用防守压迫对手造成失误后,徐凌全速冲向前场。

芝诺追上,将球抛向空中。

“伊莱跳起来了,他抓住了球,完成扣篮!!!BOOM BABY!!!”

每当徐凌打出高光时刻,联合精神体育馆都会像发生地震似的给予反响。

可是他一次都没有回应。

他的冷漠无形中激起了球迷的逆反心理,你越不搭理人,我们越要制造动静。

而徐凌并不在意这些事情,他与芝诺击掌,然后目光落到阿西·劳的身上。

一次成功的防守还不足以瓦解对手的斗志,还需要更多。

徐凌的防守变得更加紧迫。

他从上个回合的成功经验中收获了自信。

如果阿西·劳真如外界所说,是全国头号控卫,那么防住头号控卫的他是不是也能防住其他人?

抱着这个念头,徐凌再次施压。

劳的位置被逼得越来越靠外,最后不得已,强行将球吊给内线。

这一幕再次引起解说席的讨论。

“太惊人了!伊莱让阿西·劳毫无办法!伊莱真的限制住了他!”

“难道德州理工大学和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的1号之战要分出胜负了吗?”

没错,劳也是1号,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巧合。

尽管劳被迫传球,但队友兜住了,凭借一手低位翻身跳投打进。

无人在意。

因为这种进球是打不疼TTU的。

这不是计划内的进球,这是阿西·劳被防得无法正常组织战术之后的被迫传球。

一支100%依赖核心球员的球队,能在一场比赛里打进多少计划外进球?

反观TTU,被菜鸟抢尽风头的贾里乌斯·杰克逊终于开张。

徐凌跑位拉开空间,杰克逊来到弧顶位置接球出手三分命中。

杰克逊一进球,TTU的进攻威胁开始立体化,随后,马丁·芝诺也以单打创造机会得分。

徐凌在进攻端触球的机会明显减少,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防守之中。尽管无法完全锁死劳的每一次进攻,但他成功地在半数回合中打乱了对方的节奏,并在其余回合施加了高强度干扰。纵然是Big 12的第一控卫,也难以在这样的防守下持续主宰比赛——他终究需要队友。

每个人,都需要队友。

可当阿西·劳抬头望向四周,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的每一名球员,都在等待他的指引和带领。

而这,正是鲍勃·奈特坚信徐凌能够应对劳的原因。

“奎因·巴克纳的身边,是斯科特·梅(1976年榜眼)、是肯特·本森(19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