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7章 真正的档案(1 / 2)

陈光明对这个结果毫不意外:“我说了,既然你们社区最高尚,在这游戏中损失最小,那最后当然也只能由你们承受最后一次即死惩罚,因为这样才公平。”

曹海川叹了口气:“好吧,既然你们要公平,那就给你们公平。”

他最后看了一眼张士超:“抱歉了。”

张士超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说,但心中有了一种非常不好的预感。

曹海川来到操作台前,往里面放了30枚金币。

而后,大屏幕上出现了新的信息。

有玩家选择查询并广播罪人的详细档案。

张继春,男,47岁。

职业:货车司机

打工期间,全家租住在城郊一处40米的出租屋中。因房价和房租不断上涨,在朋友的鼓动下,拿出全部积蓄并东挪西凑,贷款购买了某楼盘一层的特价商品房。

入住后发现这套房子接近楼内泵房,加压水泵24小时开启,日常噪音达到100多分贝,无法居住。

负责接待的销售人员自始至终隐瞒了泵房的信息,张继春数次找到销售人员协商,多次向售楼处主管下跪,也尝试报警,但最终无果。

在被反复辱骂后,张继春因情绪崩溃,手持利斧将向他售卖问题楼盘的销售人员砍死。

看到这些信息,所有玩家都愣住了。

与此同时他们也瞬间明白,为什么曹海川之前无法给出证明。

因为不公布具体的案件详情,其他玩家是绝对不会相信的。但只要公布案件详情,一切都会发生改变,并且无法挽回。

王卫东愣住了,因为他想到了游戏中的规则。

游戏结束前,系统将对所有内场玩家进行『测谎』,如果此时玩家内心的真实想法与之前的投票结果完全一致,将被标记为『完美审判者』。

如果『完美审判者』的人数少于10人,那么除『完美审判者』和『观众』之外的全体玩家都将额外触发一次即死惩罚。

游戏的测谎机制,并不是在玩家投票的时候检测。

而是在游戏结束时检测。

也就是说,如果在游戏结束时,某个玩家改变了对之前某次投票的看法,比如原本认为『有罪』,而现在认为『无罪』,也同样会触发测谎机制。

只有完全一致的玩家,才会被标记为『完美审判者』。

很显然,作为一名杀人犯,张继春的罪行确凿,没有任何可以模糊的空间。

所以在最初那份简略版的罪人档案出现时,绝大多数内场玩家们想都没想,就投了『有罪』。

这确实是他们的真实想法,在不了解具体细节的情况下,他们也不可能不分青红皂白地给一个杀人犯投无罪。

可在看到具体的档案之后,他们的想法本能地发生了一些变化。

按照游戏规则,当玩家认为罪人『走投无路』或者『情有可原』的时候,就应该投出『无罪』。

张继春是个被逼到绝路上的老实人。

他用半生的积蓄去购房,却因为销售人员的刻意隐瞒而买到了根本无法居住的房子,想尽办法也无法解决,最终情绪崩溃选择走上绝路。

这符合『走投无路』的概念。

这是一种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朴素情感,即便玩家们可以不断说服自己,这是个杀人犯,罪无可赦,也终究不可能骗过游廊的测谎机制。

或许某些极度无情的玩家可以在看到详细的档案之后,仍旧发自内心地认为张继春有罪,但那应该是极少数人。

绝大多数玩家,无法对抗自己内心的本能。

更糟糕的是,内场玩家在游戏中的行为,也不可避免地对现实中的行为产生映射,进一步催化了这种情绪。

这也就意味着,他们在游戏结束时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