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万般财货弊,尽系生民数(1 / 6)

朱翊钧亲自上手,打算亲手做一根游丝。

有些可惜,他失败了,虽然老师傅已经竭尽全力讲授要点了,可皇帝陛下毕竟是生手,要么没卷好,要么火候不到,要么火力太猛,要么就是挫的太用力,把表面的氧化层搓掉了,无法防锈了。

在旁边的老师傅恨不得把做好的游丝给掉个包,来证明皇帝陛下的英明神武。

当然不是皇帝手笨,松江顺航钟表行采用的是流水线作业,游丝的生产,拆分成了三十一个步骤,每个人负责一到两个工艺,皇帝想在短时间内,独立掌握游丝的制作,确实有些困难。

朱翊钧心满意足的离开了钟表行,他就是尝试亲自动手的快乐,成不成都行。

他回到了行宫内,收到了来自琉球首里府的奏疏。

李佑恭已经到了首里府,带着十虎和一百多名庶弁将正在向着松江府赶来,李佑恭在奏疏里,事无巨细的将吕宋发生的事儿,告诉了皇帝陛下。

包括王虎说的那些话,老兄弟的确有血义,可是在前程面前,有些话,就一定会被别人知晓。

因为王虎一旦做什么,耽误的是所有吕宋参将、庶弁将的利益。

“王虎心里有怨气,不光是他,其实十虎,还有这些庶弁将,心里都有怨气。”朱翊钧结合王谦、殷宗信的奏疏,确定了一件事。

即便是心心念念想要回到大明养老的步营刘启元,也有怨气。

朱翊钧可以理解这种怨气,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打拼出来的基业,大明皇帝说拿走就拿走了。

吕宋总督府是在大明朝廷支持下,才有了今天的规模,分果果的时候,没能全拿全占,心里的怨气自然会大,而且朱翊钧认为这种怨气,完全合理。

宋江带着梁山泊好汉接受招安的时候,梁山伯好汉很多人心里也有怨气;

孙悟空上天做弼马温的时候,花果山水帘洞的猴子猴孙们,心里八成也有怨气。

如果说梁山泊和花果山故事是虚构的,那么嘉靖年间,还发生了一件事。

五峰船主、在长崎建立了明代宋政权的汪直,接受胡宗宪和徐渭的招安,结果汪直刚下船,就被浙江巡按御史王本固给拿下,没过多久被斩首示众。

徐桢、王虎、刘启元等吕宋将领们,他们自然会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担忧,对回到大明腹地后,自己的命运不受自己掌控的严重担忧,会不会和汪直一样,一下船就被拿下?

此刻徐桢等人,觉得自己和汪直的性质都有点像,只不过差别在于,汪直不被朝廷认可,而吕宋总督府可是陛下亲自册封的。

这种担忧,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,也来源于熟悉的生活被改变。

皇帝能站在吕宋将领、庶弁将的角度,设身处地的去思考他们为何会有怨气,这本身已经很不容易了,换成任何一个皇帝,看到王虎口出狂言,恐怕早就以不臣、谋反之罪怪罪下去了。

朱翊钧认为怨气合理,会这么想,根本原因,还是朱翊钧的阶级认同,始终更靠近穷民苦力,而非朕与凡殊的天生贵人。

“下令礼部,安排迎归之事。”朱翊钧琢磨了下,决定给十虎、百余名庶弁将吃一颗定心丸。

大明所有人都知道皇帝陛下说一不二,说出去的话,从没有违背过,连泰西人都知道陛下说话算话,从不食言。

这次迎归,就是朱翊钧的承诺。

礼部很快拟定了迎接的章程,而后朱翊钧进行了部分修改,这次皇帝没有降阶,降阶这种礼遇,还是不能乱用。

能让皇帝亲自去港口接人,至今只有三位,俞大猷、戚继光、殷正茂。

俞大猷年老,不能任事回京养老;

戚继光东征凯旋;

殷正茂客死他乡,死在了为国奔波的路上。

皇帝没有降阶,